有关于主题教育“两个结合”有关中国式现代化论坛发言材料汇编(13 篇)目 录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把握好“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 1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金龙:“两个结合”的多维阐释 5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6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洪松: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 7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晓勇:“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 9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坚守好“魂脉”与“根脉”… 11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田永秀:以“两个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 12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郝立新:从“两个结合”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14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第二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15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驰:“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 17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永泰:“两个结合”视角下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开辟 19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崔发展:“第二个结合”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上达到的三个新高度 21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晓明:从“两个结合”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在规定性 23把握“两个结合”学深悟透原理四川省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发言材料汇编(四川日报,2023 年 10 月 16 日)把握好“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 冯刚 “两个结合”对中国式现代化而言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二者的辩证关系体现在历史逻辑和历史前进逻辑之中。深刻把握“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需要深入理解其本质及互动规律,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进行研究。 从历史逻辑看,坚持“两个结合”与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相互成就。纵观历史发展进程,“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实践中密切关联,二者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相互的支撑和助力,并且在既往发展过程中相互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得以生成的密码在于坚持“两个结合”西方是现代化的先行者,西方的现代化过程主要是处理“古今”即传统与现代的问题。而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因为是后发的、被迫的,所以中国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不仅要处理好“古今”问题,也要处理好“中西”问题,其中就包括西方现代化理论在中国实际运用的问题。中国一开始的现代化探索之路充满崎岖,没有处理好中西古今问题,现代化之路走得磕磕绊绊,只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中国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建立起内在关联,根据实际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积极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结合点,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找到了极具中国特色和优势的、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从百年奋斗的过程来看,凡是“两个结合”做得好的时候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是顺利的,凡是“两个结合”做得不好的时候,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就遇到严重挫折。从百年奋斗的结果来看,正是由于坚持“两个结合”,我们避免了现代化的依附模式、趋同模式,走出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让中国的现代化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典范意义,亦即让中国式现代化得以生成。质言之,“两个结合”回答了中国为何能够以及如何创造了现代化新道路的关键问题。“两个结合”及其理论成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中生成。A 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深刻改变了中国,并且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持续产出丰富的创新理论,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A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黑格尔曾说:“一个所谓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