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人才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县委组织部“小切口、微调研”工作安排,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我随部分县政协委员、相关部门人员赴 X 区、X 县实地考察学习了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采取统计调查、个别座谈、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我县镇乡村人才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乡村人才工作基本情况我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不断改革完善人才管理、评价等体制机制,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才发展需求,成立了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人才管理服务基本体制。针对乡村人才专门开展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专题培训班、新任村(社区)主任专题培训班、优秀农民工村干部和后备干部专题培训班等专题培训班,分类对农村人才开展经常性培训。实施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依托市县职业培训机构,采取企业用工需求+群众就业意向的办法,开展“上门培训”“就近培训”“针对培训”等,三年来开展乡镇各类培训 19331 人,其中 SYB 培训 2774 人、品牌培训 2840 人。印发了《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规划》《新乡贤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县开展首届新乡贤推荐评选活动的通知》等制度,对我县乡村人才总体规划、推优评优、基地建设等均有较详细规定。紧抓全国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的契机,在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X 建立 3个农民工党支部,在全国设立 9 个农民工服务站,2023 年以来,回引农民工等返乡创业人才 1100 余名,创办经济实体 740 余家。在全县“1 园 4 基地多点”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谋划打造“一廊四区多园多点”的返乡创业体系(即绵三返乡创业走廊、北路统筹城乡返乡创业示范区、西路农业供给侧改革返乡创业示范区、东路乡村振兴返乡创业示范区、南路农村综合改革返乡创业示范区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点)。目前全县创业示范园、区、点 20 多个,吸引和鼓励大批能人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我们十分重视发挥在外人才作用。建立了在外人才联谊会,开设了 5 个联络处,完善了在外人才联系机制,建立了在外人才数据库。联谊会及各联络处已成为X 在外人才了解家乡发展、支持家乡建设的重要平台。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县乡村人才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截止到 2023 年底,我县在册统计的农村实用人才仅11000 余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1.35%,占全县农业人口的 0.88%。据统计,当前全县乡镇技能人才共 5.14 万人,其中初级工 2.13 万人,中级工 2.5 万人,高级工 0.32 万人,技师 0.15 万人,高级技师 0.04 万人。近三年全县新招乡镇公务员、事业人员 1111 人,赴高校直接考核招聘免费师范生和硕士研究生 174 人,招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 14人,招募“特岗教师”245 人,招募西部志愿者和村官招聘为基层事业单位人员 7 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 2 人,配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安置转业士官 111 人。一个百万人口大县来说,上述人才数量严重制约发展。从近年某次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招聘可见,为了招引人才,实行了放宽开考比例、放宽学历条件、放宽职称资格条件、放宽年龄等举措。总的来说,我县存在留人难、招人难的问题。我县在册统计的农场实用人才中近 75%的农村实用人才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能够带领农民群众获得农业增值收入的技能型、经营型人才的比重较小,尤其区块链、互联网+、市场营销、技术推广、旅游管理与开发等新兴产业人才较为短缺。在册统计农村实用人才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为3434 人,占总数的 31.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 669 人。据县农业农村局统计农村实用人才数据显示,35 岁及以下 128人,36 岁至 40 岁 80 人,41 岁至 50 岁 276 人,51 岁至 54岁 213 人,55 岁及以上 278 人。35 岁及以下占比为 10.9%,51 岁及以上占比为 42.1%,年轻人才较少,人才偏向老龄化以 X 镇为例,年龄结构上 18-30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