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3 年度县农业农村局“两强一增”行动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一、科技强农情况一是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 323 名实现服务行政村“一对一”全覆盖,推荐 2 名种养殖大户作为省级“三区”受培人员。今年以来,科技特派员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培训农户 20240 人次。引进推广“四新”科技成果 132 项次,平台线上稿件发布及服务指导 40 次。二是落实种业强市建设行动。全县已通过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两个,其中油菜新品种“秦胜 800”亩产达367.6 公斤。金田麦 8 号通过安徽省审定。开展小麦新品系阜科06 密度试验,为阜科 06 小麦品种推广,提供播量技术支撑。开展小麦育种高代材料筛选鉴定 50 份。建立小麦良繁基地 1.52 万亩。品牌小麦粮食生产基地遴选优质品种 5 个,实施统一供种。成立 XX 软质小麦产业链联合发展协会大会,以种业为核心,促进 XX 县软质小麦产业发展。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发现 3 起违法种子经营行为均已立案查处,结案 1 起,2 起在办理中。三是实施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开展小麦精耕细作示范点、濛洼小麦高质高效示范点灌浆测定和测产,开展各类小麦肥料试验,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县午季小麦 126.72 万亩,预计平均单产 521.9 公斤、总产 66 万— 2 —吨,同比分别增长 0.13%、2.0%。目前全县在地蔬菜面积 22.8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 2.9%。其中设施蔬菜 6.2 万亩,设施西甜瓜 2.7 万亩。截至 5 月底,全县生猪、家禽、牛、羊存栏分别是 42.34 万头、439.68 万只、5.81 万头、24.56 万只,同比增长分别 0.88%、0.81%、5.42%、3.58%;出栏达是 33.67 万头、440.38 万只、1.79 万头、27.34 万只,同比增长分别为 4.66%、0.97%、3.47%、3.48%;肉蛋奶产量达 5.01 万吨,同比可增长3.73%。全县水产养殖面积 47910 亩,水产品产量 7120 吨,同比增长 4%,稻渔综合种养面 68600 亩,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渔业安全生产零事故。1-5 月全县食用菌产量 8150 吨,产值5900 万元。夏种工作完满完成,全县夏种计划播种面积 144.6万亩,实际播种 144.67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131.39万亩,大豆播种面积 6.74 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面积 3.68 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13.28 万亩。四是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大力开展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今年以来,全县绿色食品产业新签约落地项目 15 个,投资总额63.15 亿。正在洽谈的项目 3 个,投资总额 9.93 亿。分别是速冻水产品及农副产品(食品)加工项目、苏州喜梦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5 万吨饮料、安徽民和食品有限公司年产特色食品 4165 吨建设项目等。重点开工项目共 11 个,分别为阜阳地王酒业有限公司年产 2600 吨纯优质曲酒生产项目、XX 食用菌— 3 —产业基地年产 3.7 万吨食用菌项目、安徽黄氏番鸭食品有限公司番鸭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等工程稳步推进。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165.5 亿元,拥有县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26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47 家,省级龙头企业 9 家。五是实施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优化秸秆“五化”利用和体系建设。依托农机合作组织和企业,建设标准化收储中心 30 个、秸秆收储站 84 个、秸秆收储点 367 个,发展秸秆收储经纪人 190 多人,带动贫困人口 1700 多人就业,形成县乡村三级秸秆收储网络。年收储秸秆达 70 万吨以上。2023 年午季秸秆产生理论量 77.56 万吨,收集量 63.48 万吨,利用量 62.62 万吨,利用率 98.65%。林海生物质天然气“8+1”站点一期工程已经全部竣工,完成县域燃气供应全覆盖,270 公里中压燃气管道实现“九站贯通”,新建站点(田集、张寨、焦陂、柴集、王堰)全部实现供气并网,目前供气量可达 3—3.5 万立方每天,接近实现县域 100%的燃气替代。今年以来,全县建立农膜县级利用企业 1 个,乡镇级回收站点 48 个、村级地膜监测点 5 个,1 至 6 月份全县农膜使用量为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