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乡村振兴局关于 2023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措施的报告2023 年以来,全市乡村振兴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三个年”活动为统揽,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一条工作主线,聚焦两大任务,抓实三个乡村,开展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强化六项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成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一、2023 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2022 年度,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 1.46 万元,收入增速达 15.4%,居全省第二,巩国脱贫成果考核评估、资金绩效评价均获得“优秀”格次。1.聚焦两大任务,坚决筑牢“三农”基石。聚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首要任务,为农业强国建设守牢底线。深入实施“两藏”战略,建成高标准衣田 269 万亩,促进粮食丰产主收,中央媒体先后 25 次报道我市粮食生产典型做法。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形成 7 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辐射带动 39.76 万农户,户均增收 2100 元。粮、果、菜、肉、奶产量产值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九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 216 亿元。聚焦“两确保、两缩小”核心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 2 —线。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全面摸排认定低收入人口,将符合条件的监测户及时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不符合条件的给予临时救助。全市保障低保 5.6 万户 14.3 万人,特困 8985 户9151 人,发放资金 3.74 亿元;三类人口中纳入兜底保障 8407 人,占比 64.78%。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落实控辍保学、送教上门政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1.3 万人 7513 万元。实施住房安全动态监测 9.36 万户,危房改造 356户,农房抗震改造 578 户。1730 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 62.96 万人。63.36 万名脱贫人口、1.16 万名监测对象全部参保。落实资金 5423 万元,建设供水项目 23 处,3.7 万农村群众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提升。不断缩小脱贫群众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缩小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 2022 年脱贫人口收入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分别达到 15.4%、6.7%、5%2.抓实三个乡村,全面改善乡村风貌。一是抓实乡村产业,带动区域发展。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7 条全产业链中生猪、苹果、蔬菜、乳制品等 4 大产业已纳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xx 苹果为国家级全产业链典型县,xx 家意、xx 乳制品、xx 花椒为省级典型县。xx 县淡村镇入围 2023 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年经营收益 50 万元以上村达 136 个。我市被授予— 3 —“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市共有农民合作社 6582 家,国家示范社、省级百强社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二是抓实乡村建设,打造和美乡村。成立工作专班,强化工作统筹,健全“1+14”政策体系。编制《xx 市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完成 10 个省级试点村庄、118 个市级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实行清单化管理,建立项目库,项目清单 163项,策划项目 1767 个 63.9 亿元,其中聚焦 30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项目 199 个 2.91 亿元为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有力支撑。开展乡村公共基础没施建设提升行动,投资 2.4 亿元,实施 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 378 公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改厕 62.74 万座,创建全国绿色村庄 22 个,118 个村落入选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名录。xx 县土地置换、“四情工作法”等创新模式列入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三是抓实乡村治理,促进文明和谐。加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镇村书记全员培训,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广“阳光公开”监督平台,实现村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562 名社区民警进社区 2180 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637 条,为群众办实事 752 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均达到 95%以上。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等 13 个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