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在全市 2024 年教育大会上的交流发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省市全会、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按照国家和省高考综合改革整体部署统筹谋划,积极探索,推动全县高考综合改革“蹄疾而步稳”。现将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X 现有公办普通高中 3 所(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1 所、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 所)、民办普通高中 1 所,教职工X 人,在校学生 X 人。高考上线人数连续 10 余年名列全省百万人口大县前列,连续多年荣获绵阳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特等奖。为了抢抓高考综合改革带来的普通高中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将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新高考要求,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一是“量体裁衣”优化布局调整。撤并 3 所农村普通高中,整合优势资源,重新定位各校发展方向和办学重点。联合 X 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X 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X 中学等机构成立 X 中学实验学校,吸引优质生源 X 人就读。二是“矢志创新”推进改革试点。分批安排普通高中校长、年级管理团队、教研员、骨干教师赴浙江、上海、山东考察学习借鉴课改先行试验区新高考改革的基本模式及改革经验,在我县 X 中学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科开展“小走班”试点,探索选课走班的适用模式。三是“广纳英才”提供智力支撑健全教师“选育管用”机制。近两年公开招聘公费师范生、硕士研究生 140 名、专家型教师和管理人才 2 名。对新教师实施岗前一周培训,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以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等方式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实施年段岗位考核,建立激励竞争机制;给优秀中青年教师压担子、给岗位,把他们充实到班主任、备课组长或行政领导岗位上来。四是“步步为营”提升保障能力。近三年来,县财政通过安排置换债券资金、非义教化债资金、专项资金共 3211.43 万元用于化解普通高中学校债务;投入 X 万元为全县普通高中学校购置班班通、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虽然前期我县围绕高考综合改革作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师资不配套。我县普通高中平均师生比为 1:13.4,与国家 1:12.6 的标准还有差距;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师结构性缺编矛盾突出。二是办学基础条件不达标。截至 2023 年底,我县普通高中仅债务系统锁定债务余额达 X 亿元,总债务约为 X 亿元;生均用地面积与国家标准相差 10.17 平方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与国家标准相差 3.47 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地面积与国家标准相差 X 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资料及计算机资金缺口约 4000 万元。三是大班额化解困难。受学校占地面积、教室数量等硬件限制,我县普通高中平均班额 X 人以上,与选课走班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考试安全保障条件相对落后。现有标准化考点为 2022 年建成,已无法适应新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亟待升级改造。接下来,X 将对标高考综合改革“四项工程”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积极实践,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有序实施。一是夯实教师队伍保障。按照普通高中师生比1:12.7 标准,以优化教师结构为目标,实施紧缺人才招聘计划,今年拟招聘高中教师 X 名。开展转岗培训,将改革后可能出现的富裕学科教师转岗为生涯规划师。积极探索县管校聘模式,切实理顺教师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教师管理主体。深化改革试点,重点围绕选课走班与教学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与特色课程开发等 X 大重点课题试点任务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为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积累更多经验。开展以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 X 普通高中发展问题与对策课题研究,对全县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与教学改进全员培训,并将新高考政策解读逐步延伸到小学、初中阶段。二是攻坚办学基础条件。加大财政投入,努力改善现有办学条件。按照上级要求,全额保障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综合定额标准。通过安排专项资金、非义教化债资金、争取置换债券资金等方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