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人: XXX坚决革命的将领董振堂前 言红军中的一代名将、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于 1937 年 1 月 20日在河西走廊壮烈牺牲后,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留下一座纪念碑。尽管他在陵园中是军职最高的烈士,尽管他的遗物望远镜、皮包、手枪仍然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 但后来有关长征的书籍却很少提及这位红军名将。他的战死、他的传奇经历也愈来愈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其实,人们和历史都不应该遗忘名将、英雄和烈士——董振堂。目 录由“国军”中将到红军军团长01董振堂之死02战死错路03被提及与被怀念04由“国军”中将到红军军团长01毛泽东主张不要全上交,寄些给家里,留一点自己用。而董振堂却仍坚持全部上交,他说:“革命了,个人的一切都交给了党,还要钱干什么?”董振堂是河北省新河县(抗战时这里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冀南根据地,曾命名为“振堂县”)西李家庄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投军冯玉祥部,由于善战,短短五年,竟由一名见习排长升为中将——国民革命军 13 师师长,后任第 30 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蒋、冯、阎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残部被蒋介石缩编为第 26 路军调至江西宁都围剿红军。董振堂所在师被缩编为 25 师 73 旅。删除色块后有图片1931 年 12 月 14 日, 26 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师长高树勋分别至上海、南昌养病,中共秘密党员赵博生和董振堂、季振同(当时他们二人并不是共产党员)率 1 万 7 千名官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随后全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组建成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 13 军军长。董振堂参加红军后写的有关宁都起义的书面材料中说,他认为共产党才是真心为老百姓谋幸福。可以肯定的是,在旧军人中他是一位正直的人,在旧军阀时代的爬上高位的军官中,不剋扣军饷者颇为少见,据《军团长董振堂及其身后事》记载:董振堂任国民党中将师长时月关饷 200 多大洋,常送钱给部下,但却反对买地置房产,给夫人买的衣料也是布的……他起义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立即将仅存的 3000 多大洋的积蓄交给党组织。董振堂自始至终坚持了他的信仰。当时的 13 军军政委何长工为慎重起见,将此事上报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毛泽东主张不要全上交,寄些给家里,留一点自己用。而董振堂却仍坚持全部上交,他说:“革命了,个人的一切都交给了党,还要钱干什么?”董振堂在红军中的威信很高。据《开国大将》一书记载:有一次董的枪不慎走火,他执意要按纪律规定关禁闭,只是由于政委萧劲光一再反对才作罢。此事使战士们对他愈加尊重。董振堂加入红军,不仅不要钱,最终连自己的生命也献给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他在河西高台临牺牲前,对仅存的几十名排以上干部说:“我们要流尽最后一滴血,与敌人战斗到底!”威武不屈的军人董振堂之死02实际上,董振堂从城墙上中弹坠下,腿、腰受伤,无法行走,又弹尽,才会举枪自尽,誓不被俘受辱。既悲壮,又从容。1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先的困境下,与超出西路军数倍的马家军精锐血战河西走廊。几番浴血,元气大伤。离开永昌后,即以董振堂指挥的红五军开始发起进攻高台。 1937 年元旦,董振堂率 39 团、 45 团及两个骑兵连、妇女团三营共 2000 多人攻占高台。1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先的困境下,与超出西路军数倍的马家军精锐血战河西走廊。几番浴血,元气大伤。离开永昌后,即以董振堂指挥的红五军开始发起进攻高台。 1937 年元旦,董振堂率 39 团、 45 团及两个骑兵连、妇女团三营共 2000 多人攻占高台。不数日,马家军前线步骑总指挥马元海率四个骑兵旅及炮兵、特务、手枪 3 个团加上 3 个民团共两万多兵力,围攻高台县城。激战数日后,红五军被迫退入城内。 15 日,马家军发起总攻。 20 日,敌军突入城内。经过10 个小时的惨烈巷战, 2800 多名红军除个别人被群众掩护突围外,均壮烈牺牲。董振堂当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