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1 / 14 新能源乘用车金融类结构化融资产品评级关注点及展望 结构融资部 胡晓宁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汽车金融类结构化融资产品相关标的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逐渐提升,并且越来越多的产品涉及标的车辆全部为新能源汽车。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史较短,委托人/原始权益人开展成规模的新能源乘用车金融业务时间较有限,缺少足够多经历完整新能源汽车金融业务周期的动静态池数据积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小样本的融资购买新能源汽车群体可能并不能代表当前入池用户的未来履约情况;委托人/原始权益人新能源汽车金融业务开展前期和成规模开展后,其目标客户群体、营销渠道、风控政策以及投后管理本身也可能存在大幅调整,过往业务历史表现因此可能也并不具有代表性。而委托人/原始权益人成规模开展新能源乘用车金融业务后形成的资产表现期通常不够长。实际操作中,各评级机构通常采用过往以燃油汽车金融为主全口径业务形成的动静态池数据模拟新能源汽车用户群体的未来履约情况,可能导致模型结果出现一定偏差。 由于银行间市场实际发起新能源乘用车金融类结构化融资产品的机构数量和产品数量较有限,且已发行产品表现期仍偏短,定量比较的结果可能并无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用户和新能源乘用车金融资产的特点,进而定性分析,相较于标的车辆为燃油乘用车的汽车金融类结构化融资产品,以新能源乘用车为标的车辆的上述产品在基础资产层面有何特点及评级关注点,希望能为后续新能源乘用车金融类结构化融资产品评级工作提供些许借鉴。 二、 新能源乘用车特点分析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按照驱动系统类型,可以分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 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按照车辆类型,可以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按照车辆用途,可以分为营运汽车和非营运汽车。本文的研究对象系新能源乘用车。 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专题研究 2 / 14 除了节约石油资源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外,相较于燃油汽车,新能源乘用车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生产技术角度看,新能源汽车由于发展时间尚短,相关技术和产品迭代频率非常高;其性能做到及格线的难度有所降低,做到优异水平的难度大大提高,因此不同品牌汽车之间性能差异性较燃油汽车有所降低1,导致行业进入技术壁垒有所下降,新进入者追赶头部汽车集团的难度也有所下降。 其次,从用车成本角度看,与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日常使用成本(包括百公里电耗成本和日常保养支出)普遍更低,但由于维修服务通常仅由官方提供(质保政策要求、软件类问题一般维修机构也无法解决),因此费用普遍更高。 从驾驶体验角度看,新能源汽车的驾驶逻辑和操作习惯更偏向于智能手机,因而降低了驾车门槛,使其对新手司机和女性司机更友好;但是对于部分用户而言(尤其是老驾龄群体),新技术应用导致的操作问题和驾驶习惯的改变使其对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让人诟病的问题主要包括:续航里程和续航衰退问题,实际使用寿命偏短,保值率偏低,补能效率和便利性偏差等。 随着技术进步,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持续上升,部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已经与燃油汽车基本相当、甚至超过燃油汽车2。但是由于动力电池目前仍以锂电池为主,普遍存在自然衰退问题,导致随着驾驶时长和行驶里程的增加,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气温(冬季低温环境下锂电池容量会大幅下降)和车辆长时间闲置(电池长时间不进行充放电可能造成电池损伤)等因素也会影响其实际续航里程。此外,根据汽车之家研究院统计,通常非营运纯电动轿车使用 5-8 年(行驶里程约 10-15 万公里)后,营运纯电动轿车使用 3-5 年(行驶里程约 20-25 万公里)后,车辆续航里程普遍发生加速衰退。此时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可能难以完全满足汽车正常动力需求,电池将进入退役状态,由于动力电池成本通常占整车成本的 60%左右3,新能源汽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