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关于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根据市局《关于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文件规定,根据行政区域划分,我局现有基层市场监管所 8 个,在编在岗 61 人,临聘人员 20 人。其中,街道市场监管所 5 个,在编在岗 39 人,临聘人员 13 人;镇市场监管所 3 个,在编在岗 22 人,临聘人员 7 人,所里配备临聘人员与正式干部比例为 1:3。 一、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状 机构改革以来,某市场监管局着力推动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以健全基层监管机制、夯实基层监管基础、提升基层监管能力,规范基层监管行为为主要内容,将基层所标准化建设放在全局改革创新的大格局之内,通盘考虑,一体推进。 一是配强监管干部力量。目前 8 个监管所平均配备 10-12 人,含内勤、专职司机、临聘人员、街镇安排的片区食药品安全协管人员,每所设置 1 名所长和 2 至 3 名副所长,配备 3 名以上40 岁以下年轻精干力量,每年公招、遴选、军转干部直接下所锻炼,基层监管力量得以不断充实。 — 2 — 二是不断改善办公环境。全局 7 个市场监管所有自己独立产权的办公场所,1 个所为政府部门无偿提供的办公场所。聘有保洁人员,去年以来,斥资 1310 万元用于基层办公场所购买装修和设施设备采购,办公区域划分科学,设有相应生活区和办公场所。 三是规范监管服务行为。制定监管所三定方案,共明确基层监管所 8 类 27 项职责,形成目标任务明确,职能分工清楚,责任界限清晰的“事、权、责”职能清单。制定实施区局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明确执法流程和执法行为规范,做到科学执法、文明执法。 四是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制定基层所年度职能绩效考核清单,采取“每月一督查、季度一考评,一年一考核”的方式,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班子成员定期对分管联系的基层所走访调研、督促检查工作。 五是夯实基层支部建设。以各监管所党员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监管所负责人为支部书记。制定《基层监管所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机关党建工作考核实施方案》,采取半年一督查方式,压实基层所支部书记管党治党工作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采取积分管理、评星定级、动态评估— 3 —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基层所党员教育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管力量与监管体量不匹配。首先,基层所“人少事多”“权小责大”的问题十分突出,某区辖区监管所人均监管量达到 1:140,春晖所、八桥所、茄子溪所监管量达到 1:240。其次,由于权责事项不清晰,只要与市场主体发生关系的,基层所就要作为兜底部门救火处理,除开本职工作,国卫复审、疫情防控、农贸市场整治等一系列地方政府部署的专项整治牵扯了基层所大量工作精力。再次,一个所需要对接 27 个科室和支队安排的各项任务,电脑系统操作、手机 APP 业务系统多达十来个,基层所同志普遍感觉工作责任大,幸福感较低。最后,由于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事业人员和工勤人员参与监管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受制于身份原因,事业人员和工勤人员未配发执法证和执法服装,由此带来的身份认同问题制约了监管效能的提升。 二是人员素养和监管要求不匹配。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涉及食品餐饮、药械保化、违反登记管理、侵害消费者权益、广告、市场合同、不正当竞争、传销直销、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等多个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较多。执— 4 —法人员想要在日常监管中快速“锁定”违法行为,不仅要求熟读法律条例,还要有深刻的理解认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基层培训力度和效果远远满足不了执法需求,基层监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亟需提升。 三是后勤保障与工作需要不匹配。市场监管所办公经费不足,执法经费、执法车辆、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装备缺口较大,独立的档案室、暂扣物资仓、值班室等业务用房和更衣室、独立浴室等辅助用房配备不足,执法工作保障与工作需要差距大,在基础硬件设施上无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约了监管效能的提升。 四是监管效能与风险隐患不匹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